close

陳恆光/整理 

 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台北會談11日在台北福華飯店進行第二天的議程,上午第二場會談主題是從認同互信面談如何鞏固兩岸現有的和平機遇,分兩組進行。其中一組由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執行長高思博主持,引言人分別是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與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周志杰,與談人則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與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登及。  

 根據中評社16日報導,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張登及說,如果要為兩岸未來政治進程給一個框架,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大基礎來進行努力,應可在國家、民族、文化認同上有突破進展,使共同點擴大,差異點減少,求大同存小異。  

 張登及說,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這應該是2021年前所期盼達成的,到時候是中共建黨一百週年,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前,大陸應該蠻希望兩岸能夠有一個政治上的和平協議。  

 張登及說,兩岸今天有台北會談顯示現在已經有了政治對話,不要再說台灣拒絕政治對話,如果以台灣的1947年規定與大陸1954年規定兩份(憲法)文件入手,不迴避繞過而另起爐灶,降低兩個規定之間的對抗,有可能中華民國的認同能夠在兩岸政治關係上得到進一步合情合理的安排,也許在2022年以前可能出現大陸希望簽署的和平協議,而台灣可能稱為和平發展的進一步架構。  
   
 黃嘉樹說,ROC要在歷史、文化、法理上與中國做連結,要有中國情懷,是中國一部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努力,PRC與ROC也要降低對抗,找出彼此的妥協點,兩岸應進行政治協商,可做統一前合情合理安排,談就是對身分、政治存在最好的認證。 

 劉相平首先表示,兩岸認同分文化、民族、國家三層次,因為中華文化,兩岸文化認同共性比較大,同遠遠大於異,民族認同也有高度一致性,但國家認同同一性被差異性超越,值得注意重視。  

 劉相平說,兩岸要尋求中國傳統文化對接,建立核心,兩岸應聯手因應西方文化的入侵,共同擴大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尤其文創產業合作可以打下一片天地,另外也要加強兩岸民族共同利益的建設與感悟,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在非經濟利益也要有意識去建構,尤其制度很重要。  

 劉相平說,兩岸的國家認同問題,除了求同存異之外,也要求同化異去解決問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前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基礎。  

 周志杰說,大陸希望兩岸由經入政,內外有別,希望打破只經不政現狀,問題在於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民進黨已經開始捍衛中華民國,這是台灣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的公約數,他認為可將九二共識外部化,讓兩岸共享國際人格。  

 對於兩岸文化交流是否能改變政治、民族認同,周志杰說,他是持懷疑態度,民族認同只能從下而上行銷,可開放兩岸人民互相參與民間非政府組織NGO。 

 黃嘉樹說,台灣存在民意的反認同問題,對於中國認同動搖,但台灣的民族、文化認同原本就沒有問題,這是因為政治上的分歧,拖久了產生影響。過去台灣主張漢賊不兩立的遊戲中,大陸沒有反對,不過大陸最後勝出,加上現在敵對結構還存在,導致敵對意識的必然產生,台灣連帶排斥中國認同的符號。  

 黃嘉樹說,兩岸PRC與ROC的問題沒有解決前,要找一個可以超越的概念,例如中華民族、兩岸、大陸官方提的一中框架,這是保有雙方的共同認知,朝此方向努力的一步。  

 黃嘉樹說,ROC要與中國做連結,在歷史、文化、法理上都要,要有中國情懷,是中國一部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努力,例如馬英九從法理層面提出一國兩區,他對此是高度評價。  

 黃嘉樹說,另外PRC與ROC也要降低對抗,找出彼此的妥協點,兩岸應進行政治協商,可做統一前合情合理安排。所以,談就是對身分、政治存在最好的認證,也多設置一些認同的標的與評價系統,不必要太強調兩岸在價值上的歧異。 
【中央網路報】

詳全文 兩岸/台北會談小組會:兩岸有機會簽和平協議 -政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216/856530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a3054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