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農會生活營 傳授技巧
〔記者潘文仁/竹南報導〕竹南鎮農會四健會昨天在市民農園,舉辦「生活元氣─E時代農業生活體驗營」,由農會指導員教導小朋友認識絲瓜、南瓜等蔬菜,及種植、施肥方法等,同時也安排灌蟋蟀、抓蟬等古早遊戲,讓學童們體驗農家樂。
竹南農會生活營 傳授技巧
〔記者潘文仁/竹南報導〕竹南鎮農會四健會昨天在市民農園,舉辦「生活元氣─E時代農業生活體驗營」,由農會指導員教導小朋友認識絲瓜、南瓜等蔬菜,及種植、施肥方法等,同時也安排灌蟋蟀、抓蟬等古早遊戲,讓學童們體驗農家樂。
〔記者孫友廉/台北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檢驗商品「揭弊」出差錯。高等法院認定,消基會九十三年公布有機蔬菜檢驗結果,對青江菜只用一種方法檢驗,未再以其他方法確認,就認定青江菜殘留農藥,此一檢驗疏失,造成提告農民產品滯銷受損;全案昨天大逆轉,改判消基會敗訴。
高院判決消基會須賠償林小琪、邱乾勳兩位農民各七十五萬元,並在消費者報導雜誌,以及自由時報等六家平面報紙頭版、刊登半版道歉啟事一天。
〔記者楊美紅/善化報導〕80歲的洪國勝曾在1989年到日本研習有機農業,在比嘉照夫博士指導下學成,當年有6人赴日研習,如今只有他還在專業上致力,他要廣收徒弟,免費指導種植有機米,讓台灣人吃出健康。
洪國勝表示,因年紀增長,害怕有機米技術無法傳承,願意義務指導種植有機米,曾多次應台南農改場之邀,對農民發表演說、技術指導等,如今有4位學生跟著他種植有機米,他全省跑透透,幫農民改良土壤,種植有機米。
遲發布 消基會批罔顧安全
〔記者周富美、胡清暉/綜合報導〕農委會在一月上旬發現驗證合格的「銀川有機白米」與「大地有機白米」有農藥反應,衛生署昨天強調,不合格產品的農藥殘留為零點零二至零點零三ppm(百萬分之一的濃度),並未超過規範標準零點一ppm。由於農糧署公布檢驗結果拖延太久,消基會痛批農糧署罔顧消費者食用安全。
〔記者王昱婷/南縣報導〕經營有機農場的李惟裕選在農曆年前刻意栽種大量蔬菜,收成後有數百斤準備分送給慈善團體,讓受扶助家庭及兒童過個清爽的好年。
從事有機農業多年,李惟裕推廣有機資材,即使不是有機農民,也希望一般農業能減少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而民眾普遍對健康要求提升,李惟裕也在去年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開闢有機農場,這座農場佔地十六公頃,是目前南台灣規模最大的有機農場。
〔記者田瑞華、楊雅民、鍾麗華/綜合報導〕消基會抽檢有機商店水果,發現十件樣品中有二件檢出微量農藥殘留,雖然未超過標準,但由於業者標榜「有機」,就不應被檢出農藥,因此涉及標示不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可處三到十五萬元。
消基會二月初在台北縣市和網站抽樣,發現北市民生西路的大環淨健康生活事業的芭樂,含有陶斯松零點零二PPM(百萬分之一),北縣中和市景平路「有機家園」健康事業的葡萄(見圖) 則含三氟敏零點零七PPM、達滅芬零點零九PPM。根據市售農產品農藥檢出限值,三種農藥均為一PPM。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農委會正式預告「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施行細則」草案,放寬有機農產農藥殘留規定。原本沒有任何農業殘留才稱為「有機」,未來允許在農藥安全標準五%內。
由於今年一月底實施的「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規定相關子法須在半年內生效,因此該施行細則最晚七月底上路。
茶農抱怨缺乏多樣性
〔記者林明宏/南投報導〕農委會「十大經典神農」選拔結果出爐,被農委會喻為「旗艦作物」的茶葉竟無茶農上榜,得主集中部分作物、農場,引發茶農和農會抱怨缺乏多樣性,農委會農糧署十三日表示,名額有限難免有遺珠之憾,會將茶農的建議作為日後辦理選拔活動的參考。
看到報導 從台南到中寮
〔記者陳鳳麗/中寮報導〕「我會下決心學當農夫,都是因為自由時報的關係!」放下童書書店老闆身分的林志隆,遠從台南到中寮鄉學做農夫,他說務農「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在中寮「出師」後將上山進行有機農耕。
〔編譯張沛元/美聯社羅馬六日電〕有機食物向來被視為一大利基市場和僅限富裕消費者的奢侈品,但研究人員五日在聯合國「有機農業與食物安全」會議上指出,大規模轉移改採有機農業,有助於打擊全球饑荒與改善環境。
當人類放棄使用化學肥料與殺蟲劑的傳統工業化農業,而改採有機農業時,農作物產量起初會減少多達五成;儘管減產會隨著時間撫平以及有機農業會帶來其他好處,然而減產量之大,卻使得有機農業運動的討論始終著重於非主流的有礙打擊饑荒之上。不過,丹麥研究發現,即使歐洲與北美食物出口區的五成農地在二○二○年以前改採有機農業,也不會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食物安全構成嚴重負面影響。該研究發現,有機農業導致整體食物產量下降,每一種農作物的總量會比先前預估來得更少,以及導致全球食物價格上揚,但這一切都藉由土地因有機農業獲得改善與其他好處而獲得舒緩。
〔記者劉婉君/官田報導〕「世界在變,父親種田的方法不能一成不變。」擁有留美資訊工程碩士學位的許藝齡,為了替父親、替養他長大的台灣傳統農業找一條生路,一年前毅然決定和留美學士弟弟許可剛回到台灣,親自下田耕種、調配有機肥,協助父親轉型為有機農業。
十二歲就赴美求學的許藝齡,去年取得南加大資訊工程碩士學位,同時也具有美國公民身分,當他返回故鄉台南縣官田鄉後,看到台灣許多東西都已進步,父親許國樑卻仍用十三年前的方法在耕種,他覺得,「待在原點,就是退步,這樣下去只有死路一條」,和今年從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取得藝術學士學位的弟弟許可剛聯手,向許國樑施壓,促使許國樑轉型為有機農業。
記者曾慧雯/專題報導
樂活族標榜「健康過生活」,因此也崇尚食用有機產品,選擇以一種更環保、更健康的方式生活,而此健康趨勢也帶來龐大商機。根據統計,全球標榜健康食品及飲料的市場規模每年高達六百億歐元(約新台幣二點三五兆元),有機食品更擁有每年三十%的高成長率,潛力不容小覷。
20多人崙背下田
〔記者廖淑玲/崙背報導〕為了讓來自各地的青少年實際體驗農村生活,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二十九日特別安排「遊學台灣農村悠活新體驗」,讓年輕人親自下田插秧,感受台灣土地豐饒之美。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芋頭是蘭嶼達悟族人傳統主食,也是祭儀必備物品,在本週颱風帶來豪雨之後,蘭嶼芋頭歷經了數十年來最嚴重旱災,莖葉乾枯,老人家曾欲哭無淚,現在則慶幸大雨來的正是時侯。
芋頭配飛魚,到現在還有很多老一輩達悟族人這樣吃才有飽足感,島上四處可見水芋田,老人拿著鐵棒子鬆土,維持原始的人力耕作。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推動有機農業,縣府農業局計畫今年二期稻作實施全縣有機栽培達三百公頃,明年朝五百公頃目標邁進,此外,經農委會補助,台東大學最快在明年可以進行有機農產品的檢驗認證工作。
農業局長廖復山表示,目前全縣有機栽培的稻田以縱谷地區為主,池上鄉最多,近一百七十公頃,其中萬安村更有「有機村」之稱,此外,關山鎮約七十公頃、鹿野鄉也有近四十公頃有機栽培田。
〔記者王昱婷/新市報導〕有機農業比起一般農業,知識門檻更高,但相對的,也更依賴老祖宗的智慧。
生物科技的進步,讓許多蔬果在不應該出現的季節出現,但巨農農場場長李惟裕表示,實際參與有機農作之後,才發現,依照老祖宗的農民曆行事,才是農場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