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機產品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為了規范有機產品行業,今年3月1日《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正式實施,它也由此被行業內人士稱之為“最嚴厲”的新規。距“最嚴厲”新規實施已有五個多月的時間了,如今,新規對整個有機產品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行業內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本欄目邀請了行業內領導和專家,共同探討相關話題。

    主持人:王愫

    本期嘉賓:

    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 劉延生

    山東回歸自然有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兆華

    濟南月亮灣都市莊園副總經理 劉紅強

    山東海立信商貿有限公司大客戶銷售經理 李若曦

    日照英和綠茶有限公司總經理 丁為英

    有機產品新規出臺 加速行業洗牌 ◆部分產品永久退出有機認證 ◆近四成有機企業撤出市場

    在食品安全日益受人關注的現狀下,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市民的熱捧。有機產品新規實施以來,有機市場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諸如要求有機產品統一認證標識、具備唯一編號,約四成的“有機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已經消失,其中部分產品也被禁止標稱有機食品,新規實施的實施,使有機食品也面臨著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12月3日筆者走訪了歷山路幾家超市,在食品專區內,筆者發現有機食品專櫃上陳列著有機大米、綠豆、黃瓜和西葫蘆等幾十種食品,在食品的外包裝袋上,均醒目地貼有綠色中國有機食品標識和認證機構的圖標,並有有機碼可供查詢。不過,光顧有機食品專櫃的市民並不多,大部分顧客是瞟一眼菜價標簽後就走開了。筆者發現,有機食品的價格普遍比較高。附近普通肉菜檔內銷售的黃瓜每斤只需要2.5元,而一種產自濰坊的有機黃瓜的價格則為每斤16元。另外,同樣一種有機食品,價格也差別巨大,一種產自遼寧某農場的有機米,價格為每公斤16元,而另一種產自黑龍江的有機大米,價格則為每公斤50元。一家超市的店長告訴筆者,早在今年7月以前,市面上的有機食品非常多,有蜂蜜、枸杞和礦泉水等,而今年7月頒布的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並沒有包含上述的食品,這就意味著,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蜂蜜等食品不得標稱“有機食品”。另外,新規啟用後,對農殘指標要求做到零殘留。

    走訪中筆者發現,由于認證更嚴格,有的有機食品專賣店已經關門大吉,有的改頭換面,敢于聲稱自己銷售的是“有機食品”的商家越來越少。山東回歸自然有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兆華表示,“比起今年7月前,銷售有機食品的企業大約減少了四成。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出臺是引起有機企業退出的一大外因。在新政影響下,有機企業要麼選擇退出,要麼就得提升其生產經營水平。一方面,新的有機認證要求很嚴格,從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到銷售過程,都要納入食品認證係統中。一些不正規、投機的有機企業自然就淘汰了。另一方面,更嚴格的有機認證要求,也對有機農業企業的生產技術、行政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國內的農業企業在這方面又相對落後,但認證、技術、管理的成本和難度都在提高,讓一些正規的有機企業也選擇了退出。”“有機食品價格相對比普通食品的價格要高出很多,復雜的生產條件和成本催生了有機產品的價格高位,現在有機食品僅僅到了有機食品的5%左右,所以現在來看有機食品還不能端上普通消費者的餐桌。”濟南月亮灣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劉紅強介紹。

    變化一:信譽第一 一直堅持下去才會有出路

    丁為英:有時有機產品的成本是無法計算的,像種植有機茶,夏天的病蟲害是不可避免的,蟲子也喜歡吃沒有施過肥的嫩葉,有時各種物理殺蟲都不起作用,只能打藥來處理,一旦用了化學藥品防治就不再是有機產品,只能作為常規產品處理,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

    劉紅強:例如種花生,打過除草劑會立竿見影,地裏很難看到雜草叢生,若不打除草劑,靠人工除草,一畝地也許一個星期才能把草除完,人工費貴了,成本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李若曦:有機海參的養殖過程相對容易些。首先海參對海水環境要求特別高,如果海水受到污染,它們會自己融化。我們把海參苗投放到海水質量較高的海域,讓其自然生長,只有優質海參能夠最終存活下來。一方面存活下來的海參很少,另一方面捕撈相當困難,有時還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險,因此有機海參也就賣得貴。

    劉兆華:在市場亂象頻現時,真正做有機產品的企業是年年做,年年賠,支持我們做下去的是對消費者的負責態度,是做食品人的社會責任。新規出臺,不僅對無序的小企業是嚴厲的,對我們同樣嚴厲,但嚴厲的條件規范了行業秩序,消費者對有機產品也會慢慢恢復信心。

    變化二:成本增加 願為高價有機產品買單的並不多

    劉紅強:實施新規後,認證費用、檢測費用、配套管理費用都會提高,小企業很難負擔得起。產品的認證費也增加了,目前單一品種的有機認證費為3萬—5萬元。產品樣本檢測部分,以前種植100個品種只檢測其中的十幾個品種就可以了,現在全部檢測。按照一個樣品檢測費1500—2000元計算,100個品種就需10多萬元。加之認證程序復雜,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就增加了產品的成本。

    丁為英:20多個農殘指標由“限制數量標準”變為“零殘留”,均要求不得檢出,這給企業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僅此一項便淘汰了很多企業,但真正做有機產品的企業成本也隨之增加了很多。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達不到消費有機產品的能力,因此許多做有機產品企業的規模不但沒有擴大,反而縮小了。

    劉延生:有機產品是好東西,但作為普通消費者,寧願為一元五個的蘿卜買單也不願為五元一個的蘿卜買單。都知道有機產品好,但它作為金字塔最頂端的高端產品,在普通生活中算是奢侈品了。

    變化三:“憑碼上崗” 17位有機碼“門神”保證產品質量

    劉延生:新規的最嚴厲之處應該是規定所有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必須在獲證產品或者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加施17位的唯一編碼,即“認證機構代碼3位數字+標志發放年份代碼2位數字+隨機碼12位數字”的“有機碼”。產品質量實現全程追溯,可以從源頭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這不僅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消費者負責。

    劉兆華:由于綠色、無公害產品的認證相對簡單,有的企業僅在產品上貼一個認證標志,便以此冒充有機食品進行銷售,加之消費者在選購時都有盲從心裏,經不住忽悠,便很容易買到以假亂真的有機產品。有了17位的有機碼“門神”坐鎮,消費者就很難再被坑到了。

    劉紅強:“憑碼上崗”無疑是對有機產品行業的一個促進,它的高要求、嚴要求使整個行業得到了重新洗牌,一些標榜有機產品的企業因無法達到要求必將淘汰出局,這對提振有機產品市場是極大利好,不僅增加了企業的信心,也增加了消費者的信心,同時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水平。 (王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a3054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