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曉宜/專訪
「我對農委會真的失望透頂,休耕政策讓台灣1年休耕補助就花掉150億元;還有錯誤的土地政策,兩分半蓋1間農舍別墅,沒造福到農民,財團炒作地皮,都是建商在賺,務農賺不到錢,農民只好賣地或拿休耕補助,現在已進入糧食危機時代,台灣糧食自給率僅剩30%,70%都是進口,台灣政府竟仍坐視農業落沒、農民凋零,台灣應發展有機農業、無毒農業,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把高品質的米外銷全世界。」山水米實業總經理葉淑蕙語重心長地說。
山水米碾米廠,就位於苗栗苑裡的火炎山下,引用的是台灣西部唯一零污染的大安溪水源。但當台灣不斷追求生產量時,農藥的過度使用,卻會讓台灣農產品失去前景。
「有一天,我突然恍然,過去任我撈魚、撈蝦的野溪變成了水泥溝,所有的小生物都不見了,曾經讓我愛上農村生活的環境怎麼都變了樣?從此我告訴自己,我要恢復我所在地方的原始生態。」葉淑蕙說。
就這樣,從1998年,葉淑蕙開始採用有機稻作,從只有4個農民配合,僅栽種4.2公頃,至今推廣13年來,已達125公頃有機稻作,85位農民施作。
打造有機稻米村
「為了創造安心安全的稻米,原本100斤的稻穀,可以碾出7、80斤白米,但有機稻穀,只能碾出不到50斤,我要投入有機栽培時,農試所一位博士就叫我們不要這麼笨,會賠錢,但為了完成理想,我甚至在政府不支持下,用保證收購方式鼓勵農民種植,我心想,我一定要跳出同業間的紅海,成為西部最大有機契作水稻田區,我希望這裡變成西部的有機村。」葉淑蕙說。
但這條路真的很遠,葉淑蕙和丈夫李東朝,不僅歷經農民的不信任、市場的不捧場,甚至曾被假有機米打敗。
葉淑蕙說,「有碾米廠拿假有機米出來賣,2公斤才120元,我賣200元,當然競爭不過,最後一直賣不掉,只好把有機米當一般米的價格賣,或者送給學校吃,但政府卻坐視不管,我每年虧,快要做不下去,也找過苑裡農會一起做,但他們不肯,我只好不斷向政府遊說訂定驗證辦法,遊說了10年,政府才在2009年定出農產品生產驗證辦法,管理有機米的驗證制度才正式上路,從田間土壤、水質都要檢測,賣場也隨時會被抽檢,我的有機理想,才得以繼續下去」。
鴨間稻無毒除草施肥
2002年,葉淑蕙更創造了「鴨間稻」傳奇,她到宜蘭養鴨大王蕭龍城那裡購買其獨門配種的稻鴨─「合鴨」,利用稻鴨旺盛的雜食性,吃去稻中的福壽螺及害蟲,鴨子不斷在田間遊走,讓雜草長不出來,排出的糞便變成天然的肥料,不必使用農藥,也不必施化學肥,完全的自然農作法。
但葉淑蕙沮喪地說,「鴨間稻傳奇」不僅已納入中小學教科書,法國人甚至組團到台灣參觀,這就是台灣的故事,所以她曾請求農委會幫忙農民圍鴨網,讓更多農民可以採用鴨間稻的方式種稻,讓他們能安心養鴨,不怕鴨子跑掉,但農委會卻不願幫忙。
葉淑蕙說,台灣要真正走出去,政府一定要用心輔導補助農民,生產無毒、無農藥的安全農業或有機農業。她驕傲地說,打著台灣品牌的「山水米」每次出國展覽,大家聽到台灣農產品都搶著要。
為了打響高品質的台灣米品牌,「山水米」陸續取得CAS國家優良食品認證,台灣第一家碾米業ISO9001:2000國際品保認證、全國CAS優良食品觀摩示範米廠,並為全國第一家引進RIFD系統與產銷履歷系統,公開生產、加工及配送流程。
但葉淑蕙的終極理想還不僅止於此,就如同她英語不流利,卻跑去加拿大考上駕照的勇氣與挑戰性格,她要創造健康、安全的米食新文化,從教育開始扎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