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承 :

 作者認為社區協立農業=食物生產者+食物消費者+每年對彼此的承諾,但是裡面最重要的「每年對彼此的承諾」往往不能做得非常確實,由於現代是屬於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彷彿就是一個小村子,所以當貿易「自由化」之後,所有食物的流通變得更加快速,再也沒有不同的地方不同季節吃不同食物的區分,這讓現代許多人們在選擇食物的時候,眼前出現的都是超市、商店以及餐廳等,全都是被人們處理好的,此時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連結就會因此而斷掉,因為消費者根本就不了解農民的辛苦。國際貿易也讓單一種植的作物產生較大的風險,而這些風險往往都是農民自己承擔下來,根本沒有人能聽到農民的聲音,如此下去只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除瀚芳

食安等於國安:這頓午餐誰來把關?

在台灣,我們所有生活用品都充斥了塑膠物,連支持萬物的土壤也在塑膠王國之稱的台灣污染了,最可怕的是我們每天需要的三餐也不能放心的去吃它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以為在政府層層把關下能安心的吃,沒想到我們的政府卻是漏洞百出,這不只是政府和業者的責任,我們消費者也該付出責任。
在第一關品牌監督管理的漏洞,因為通路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和利潤而犧牲消費者健康安全。第二關業者自主管理的漏洞,食品供應鏈過於複雜且成本優先考量造成安全漏洞,這需要業者良心得自我管理。第三關政府橫向連結的漏洞,在經濟部、衛生署、環保署等單位,政府的檢驗機制過於分散,在溝通時聯繫成本高,加上人力與經費都長期匱乏。
在最後一關,政府必須使各部門檢驗統籌、集中,且訂定高標準來保障消費者的安全,第二關的業者也必須自律,要有對得起消費者的良心,第一關的通路商在降低成本與追求利潤之前必須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放第一,該要用的就該使用。

社區協力農業

社區協力農業是一個連結農夫及他們所餵養的消費者和對彼此的承諾,且依靠大自然的正常運作來生產作物。社區協立農業=食物生產者+食物消費者+每年對彼此的承諾,核心價值即是彼此承諾。在社區協力農業中我們能直接向農夫購買作物,不必在經過中間商的剝削以及運輸過程中必要的浪費。在社區協力農業中時常會碰到採收不一定還有氣候因素而導致的無法採收,因此農場會向其它地區的農場會調貨,降低風險分擔的責任。在這樣的體系下因地制宜顯得很重要,需要配合當地的氣候和土壤來種植適合生長的作物,這對環境與人是很有幫助的。還有在我們與農夫購買作物時,我們也能認識當地農業、作物來源、作物主人,這有助於人與環境的再次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catcat123452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