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自2008-4-07台灣立報

【記者周依禪台北報導】

樂活經濟當道,體驗消費有沒有可能維持文化永續,又能帶來經濟收益?若水國際公司、曙光計畫團隊昨日邀集25個部落、9族意見領袖、部落工作者、宗教教育領導人,共40幾位來自原鄉的住民,在輔仁大學討論原民部落可賺錢維生,又能保留文化、永續發展的經濟活動。


兼具保育與經濟效益


「曙光計畫」為「社會企業創業大賽」優勝,希望結合有機農業及環保專業技術,利用回收廚餘發酵成有機肥,加上原住民資源與土地,降低原住民農民所需負擔的天候及產業風險,提供消費者合理價格及穩定來源的有機蔬菜,避免剝削。


曙光計劃提案人、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秘書長陳雅楨表示,希望傾聽原鄉的聲音,了解原民朋友真正的需要,找出部落最適當的經濟活動,目前正積極推動部落從事有機農業。


陳雅禎認為,有機農業兼具生態保育與經濟效益,可讓原民有穩定收入,促進在地就業,留在原鄉就不怕文化流失,經整體規畫可避免排擠效應、增加競爭力,透過座談的集體智慧,可找出合作對象,規畫符合原民需要的具體實施方式。


讓年輕人留在故鄉


輔仁大學原住民辦公室創辦人鄭穆熙神父表示,農業與土地是原住民的命脈之一,還有美麗的大自然和文化,原住民應該在自己的土地當自己的主人,讓年輕人不要離開。


與會者討論出5點可以做的方向,包括農業生產及行銷、生態觀光、文化產業、人才培育、企業於部落周圍提供就業機會,再針對農業生產行銷及生態文化觀光產業討論「怎麼做」。


南投縣仁愛鄉代表石志雄表示,從事原鄉文化生態旅遊可說是周休5日,遊客只有假日會來,需要其他配套維持經濟;魯凱族的台東史前博物館組長潘王文賓則認為,產業應以部落為出發,將部落文化與專業結合,像歌舞文化可扶植成為國際產業,原鄉普遍資訊不足,需要專業人才協助。


座談利用「世界咖啡館」4人1組分組討論的模式,進行兩輪交叉討論,先討論「做什麼」,選出2個多數意見後再討論「怎麼做」,討論後由各組長整合意見發表,最後再綜合問答。


農產輔以行銷與人才


鄒族的前嘉義縣議員汪念星表示,保護原鄉自然生態最重要,若要從事有機農業,必須提升生產技術,政府落實生產履歷表及有機驗證制度,減少剝削,也應定契約,將產量、價錢先談好,部落與企業、民間組織可組成策略聯盟,互補各地不足,汪念星認為原民可用最好的農產搶攻市場。


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國小校長陳忠明表示,發展任何產業應考慮部落總體營造,思考「遊客為什麼會來?」,營造文化特色,走進部落後,吃喝玩樂住應該做什麼,可以提供什麼讓遊客帶回去,發展部落伴手禮帶動手工藝產業也是可行,將內部完整規劃後,就要進行行銷包裝,包括民宿經營、導覽解說、表演團隊、餐廳等。陳忠明強調,要讓想法化成實際作為,關鍵還是在於人才培訓,並將部落資源有效整合,他也建議先培育重點部落作示範點。


理念需一致才進行


與會者普遍認同有機農業,但也提出疑問,包括資金來源、行銷通路、有機肥的來源、農地轉作及土地改良期間,農產價格如何計算等,並建議應有技術訓練、健全的行銷制度及組織向心力。


陳雅楨表示,資金及通路都不是問題,輔導與技術也會進駐,也會先與農民談價錢,不同的部落規畫不同生產品項,土壤改良期間將導入政府資源、輔導有機認證,完成有機認證前,農產品價格都有一定規範,她強調,參與者的理念要一致,計畫才能順利進行。


文化復育指日可待


若原鄉皆從事有機農業,是否削弱部落特色及傳統工藝發展?陳雅楨表示,計畫的目的是讓原住民在地就業,留在原鄉保住文化,至於經營部落特色則需要原民朋友多用心,傳統工藝工作者也應精進技巧及創作面向,才能擴大銷售。


陳雅楨認為,原民單純發展傳統手工藝很難維生,除非政府扶植,若能利用有機農業穩定收入,發展生態觀光吸引遊客,文化產業復育及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指日可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dyhan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