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專題(7)(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31日電)韓國早在1996年加入OECD以前,就進行法規鬆綁改革;面對全球經貿自由化潮流,「台灣卻鬆懈了10年!」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這麼說到。

李淳直指,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後,「鬆懈了10年」,這10年來內部並沒有重大改革,「台灣需要外部壓力鞭策,促進內部改革」。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以出口為導向,面對經貿往來,是否仍有貿易保護主義?

長期研究區域經濟的李淳說,關稅就是一種貿易保護措施,不同產業有不同關稅,是依據不同的產業主管機關認定保護程度不同,決定採取多高的保護。

「一般超過5%的關稅,就是高關稅」,例如2011年農產品的「調製食品」名目執行稅率平均是16.54%,工業產品名目稅率4.18%,但實質稅率僅0.72%。

是否有國家完全沒有關稅?

李淳舉例,新加坡幾乎是零關稅,智利要在2015年取消關稅,澳洲有報告指出,簽FTA(自由貿易協定)效果不好,對於澳洲經濟發展最有利是自我消除關稅,如果純粹從經濟角度,取消關稅將成為趨勢,各國儘量貼近零關稅。

以韓美FTA及韓歐盟FTA為例,幾乎100%為零關稅,韓國與其他20幾個國家簽FTA,「幾乎都是零關稅待遇」。

李淳指出,雖各國都有關稅作為保護自身產業,但各國也試圖從簽FTA消除以關稅做為保護措施的障礙,「才可以發揮自己強項」。

除以高關稅保護農業外,國內服務業投資也有部分產業有所謂的「保護主義」。

李淳舉例,國內的郵政專營權,依郵政法解釋,像信用卡帳單及印有名字的週年慶廣告是信函,只有中華郵政可遞送,但郵政又可兼營快遞,因此,對民營業者造成不公平競爭。

李淳提到,韓國也面臨同樣問題,但因應美韓FTA,韓國今年修訂郵政法,將報紙、宣傳、定期刊物及信用卡排除在郵政專營外。

另外的一種保護則是「行政機關的自我保護」。

李淳直言,這種保護主義不是對產業的保護,而是「行政機關的自我保護」,因為「開放意味法規鬆綁與調和、消除不必要管制措施」。

舉例來說,美韓FTA監管規定提到,行政指導需書面為之且公布於網站上;法規預告至少要60天。

李淳說,這就是行政機關請業者「喝咖啡」(行政指導),指導內容須放在網站上,供公眾評論,台灣也與韓國差不多,常有「喝咖啡」的行政指導。

法規預告方面,李淳指出,國內由各主管機關訂定預告期間,一般都是7天,讓人來不及詳讀。他不諱言地說,「這就是典型的保護主義」、「保護自己免於受公眾評論」。

曾任經建會與金管會主委的中央研究院士胡勝正則認為,行政機關的保護主義與公務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心態有關,另外跟首長更迭頻繁也有關係,再加上各部會間有所謂的「本位主義」。

胡勝正說,有貿易保護主義是部分事實,非完全事實。

胡勝正指出,製造業在過去10年來開放,「也因此使製造業有競爭力」。他也坦言,國內的確較保護服務業與農業,以農業來說,各國也都採保護主義,「並非只有台灣」,理由包括糧食安全,因此須採某種程度保護,而農民因較弱勢,也須保護。

台灣經貿自由化的腳步是否太慢?

李淳認為,「我們需要FTA推動國內改革」。

他舉韓國為例,改革第一步是在1994年欲申請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進行一連串改革後,在1996年加入成為會員。

第二步改革是大家熟知的期間,即面臨亞洲金融風暴,韓國在獲國際貨幣基金(IMF)金援的同時,須符合法規鬆綁、自由化的條件。

不過,談到開放,不免碰到最敏感的農業問題。

胡勝正指出,未來如果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確要面臨農業開放問題。

「農業不是不能開放」,但胡勝正認為應該要有一機制,讓開放後的經濟效果可以讓農民分享,像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時,也補貼農民。

因應未來農業可能進一步開放,胡勝正建議,第一是要保護傳統的老農,保障他們生活;第二是要保護台灣農業技術及農業安全。

李淳則建議政府在經貿談判方面,像韓國專門成立談判部門,因此,國內應該也可以成立專責的談判部門,不然造成主管機關「一手談開放,另一手卻要保護」。10112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jenny62837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