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熙
商報快評
一到年底,多個公眾假期接踵而來。這邊廂,聖誕節剛剛過去;那邊廂,元旦假期很快又即將來臨。連日來,不少商場和機構都布置了大大小小的聖誕樹以增添氣氛。有環保組織於是在昨天發起回收計劃,免費回收已弃之不用的聖誕樹,再制成環保木炭,以免浪費。這種活動很有意義,也提醒了我們應該過一個環保的新年。
節日浪費量驚人
過去數十年,香港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港人的生活模式越來越浪費。尤其是中秋節、聖誕節及農历新年等節日期間,人們都會盡情購物、送禮,或者參加各類聚餐活動,以營造節日氣氛。但許多人在慶祝節日的同時,不自覺消耗地球上很多的資源,如用花紙包裝禮物、預備過多食物以致浪費,以及使用即弃餐具等,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早前公布的調查就發現,今年本港大約進口了2000棵聖誕樹,這個數量可以制造近50部雙層巴士體積、約136噸的廢木。但聖誕節一過,它們就會被送往垃圾堆填區,十分浪費。在今年年中,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的另一項調查顯示,港人在中秋節浪費食物情况仍然嚴重。全港去年共丟弃了251萬個月餅,月餅并排的長度等於本港鐵路網總長度,浪費量驚人。
本港社會之所以出現上述形形色色的不環保的現象,除了和部分港人環保意識薄弱有關,商家的促銷手法也要付上一定的責任。以筆者居住的屋苑為例,每天住戶都會收到許多商業機構透過郵政局寄來的宣傳單張,這些單張印刷精美,內附各種產品宣傳,但對筆者來說卻沒有絲毫作用,可謂白白浪費了紙張。
又如市面上的一些滿額贈促銷的宣傳伎倆,也是間接鼓勵消費者不環保消費。為了達到銷售門檻,許多商店促銷時,時常推出買一送一優惠,反正就是要讓消費者不小心「買多」。結果很多消費者貪便宜喜孜孜買回家,才發現花錢買來的商品根本沒有用,只是一時冲動才買。
環保須從消費者着手
本港社會一向崇尚自由市場經濟,商家為了追求利潤,無所不用其極,或許無可厚非。但很多商人一邊口口聲聲支持環保,另一邊卻引誘消費者進行浪費的消費行為,虛偽之心實令人不齒。其實,商家要言行一致,有兩個方法:一是推出「以舊換新」促銷手法,家電「以舊換新」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家具「以舊換新」,既環保又能減低購買成本;二是鼓勵消費者買少一些,買得少,價錢更便宜。可惜這些方法尤其是第二招,對企業的利潤會帶來負面影響,根本不可能實施,只能是天方夜譚的想法。
換言之,本港社會要環保,最根本的方法仍是從消費者方面着手。世界自然基金會2009年曾與內地網站合作,聯手向公眾呼吁:在新春佳節節約能源,改變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費習慣,過一個低碳、綠色的春節假期。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在歡度節日的同時,港人也必須謹記環保團體提出的「物盡其用、廢物利用及循環再用」這三大原則。
元旦假期將至,再過一個月,則是中國的農历新年。或許,當我們在兩個新年期間送禮時,不妨多想一下受禮人的實際需要,而不是為買禮物而買禮物。真的要買了,也要做到以下幾點,過一個歡樂而又節儉的新年:
一、拒絕過度包裝。新年送禮乃人之常情,但別光做表面文章,一味想面子上好看,造成「包裝災難」。如果大家都不要奢華的包裝,廠家也就不會浪費資源,制造那些漂亮的垃圾了。
二、不用一次性膠袋。為了方便,人們在超市買東西時大多喜歡用一次性膠袋,這樣做的結果是膠袋「滿天飛」,不利保護環境。大家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出門購物都應該隨身帶一個布袋子,做一個綠色環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