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希望之國》揭開核電輻射造成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景況。(佳映娛樂提供) |
日本詩人導演園子溫新片《希望之國》,描述虛擬的長島縣上發生強震,核電廠鍋爐疑似毀損,發生放射線外洩事件。政府因此下令封鎖核電廠半徑廿公里內區域,並將這個範圍內的居民撤離。鎮上僅存一戶距離封鎖線禁區「一步之隔」的小野一家,陷入究竟該搬遷或留下的抉擇,進退兩難。電影一月四日在台上映。
園子溫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三一一地震、福島核災外洩後的景況。為了拍攝這部電影,他曾前往福島災區待上六個月,並嘗試進入核電廠半徑廿公里內的禁區,現仍被人稱為「鬼魂街道」的地方。
五十一歲的園子溫,十七歲開始寫現代詩,從大學休學之後開始從事影像創作,作品總在挖掘社會底層的問題,探討現代社會中扭曲的人性。他的《自殺俱樂部》描述五十四名高中女生集體跳軌自殺,探討現代人際關係的疏離;《奇異人生馬戲團》中父親要求十二歲女兒加入他與妻子的性愛遊戲,對道德淪喪展開批判;《紀子.出租中》中的離家少女加入親人出租公司,探討現代家庭的崩解。
《希望之國》凸顯不同世代的居民在核災後尋求希望的不同思考。影片中的小野一家,一輩子生在故鄉的父親,希望能和妻子留守家園,兒子與媳婦泉則因為肚子裡的下一代,被迫選擇離去。小野家的年輕鄰居,則騎著機車載女友回到海嘯襲擊區,尋找可能還存活的親人。
影片中的災民分成離、守兩派,民眾不是患上輻射恐懼症,就是對這「隱形的戰爭」無感。園子溫表示,當他研讀俄羅斯車諾比核電廠輻射外洩歷史資料,發現年長居民多數不願撤離,當時他始終無法理解。直到他訪談過福島災區內居民後,才發現多數年紀大的居民不願撤離的原因是,他們只在乎是否能根留故鄉。
這部影片也探討重災過後,政府荒謬的決策,以及許多居民不信任媒體,頻頻上網或看書搜集資料,想理解自己的處境。
《希望之國》拍攝過程相當辛苦,資金募集過程也不順利,最後終於在英國、台灣的製作公司協助後,作品得以問世,形成罕見地日、英、台三方合作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