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1 08:23:49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王瑞芳  

 大地震使日本核電事業遭受重創。目前日本只有1/5的核反應爐處於運轉狀態,國內“反核電”運動持續高漲。可以斷言,日本已進入“去核電”時代。

  由於43座核電反應堆停止運轉導致對火力發電的需求迅速增加,日本不得不大幅增加石油、天然氣等的進口量,“去核電”時代,日本一定會更積極地開展能源外交活動。

  與1973年石油危機後日本開展的“石油外交”相比,“去核電”時代日本能源外交可能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以天然氣為重點,努力擴大火力發電燃料的進口來源,並爭取實現通過管道輸入的天然氣進口;第二,一定會以北美和俄羅斯為主攻方向。

  由於中東地區局勢不穩等原因,石油在其價格和穩定供應方面經常令人不安,而天然氣比石油更容易實現供給來源的多元化和“脫中東化”,因此今後幾年日本將更多依靠天然氣火力發電來彌補“去核電”帶來的能源缺口。

  在天然氣來源國中,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卡達由於受中東局勢影響,其供給可能不穩,因此日本的能源外交重點必將轉向正在興起“頁巖氣革命”的美國以及俄羅斯遠東的庫頁島。但是從“富氣”的庫頁島進氣,需要通過鋪設海底管道,將促使日本再度提起從庫頁島途經北海道直達東京的約1400公里長的海底管道工程,但這個期待仍存未知數。從俄羅斯方面來講,保持日本向俄支付的天然氣價格高於歐洲顯然對俄有利,況且將天然氣加工成液化氣,不像利用管道輸氣會被鎖定於日本,也可以賣給其他國家,故而俄方對鋪設海底管道並不積極。而且近年日俄兩國的島嶼爭議升溫,本該于本月進行的日俄首腦會談也因此被迫取消,這說明日俄兩國在政治上缺乏開展大規模合作項目的良好氣氛。

  所以日本能夠依靠的只有美國。而要成為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對象國,必須是與美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而日本至今尚未與美國締結FTA。目前亞洲和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好幾倍,將天然氣液化後輸往海外對美國的天然氣企業而言顯然有利可圖,但美國國內反對出口頁巖氣的呼聲依然很高,因為出口天然氣會導致國內能源價格上揚。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日本以自己是美國重要同盟國為由,繼續堅持要求美對日出口天然氣,美國可能以對日出口天然氣作為交換條件,加強以日本對美從屬為特徵的美日同盟紐帶,並換取日本對加入TPP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

  基於今後美日同盟將因能源問題加強,而日本在同盟中被動因素更多的判斷,我們必須做好相應準備。(馮昭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woods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