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7日電)宜蘭清水地熱曾是國內首座地熱發電廠,但受地熱氣逐年減少,於民國82年關廠。如今,經濟部又在當地研製國產首座地熱發電示範機組,重啟發電願景。

民國68年建造完成的宜蘭縣大同鄉清水地熱發電廠,是由國科會、中國石油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興建,當時開鑿8口地熱井,將廠區附近地層下所含的豐富地熱氣,導引至廠內作為發電能源。

清水地熱發電廠之後在民國70年8月正式移交給台電量產發電運轉,是國內首座地熱發電廠。發電廠啟用初期,每小時的發電量超過2000千瓦,地熱氣豐沛。

由於當年正逢世界性能源危機期,地熱發電在當時也是一種新的替代能源開發利用實例,學界、產業界都十分重視,那時幾乎三天兩頭就有學者組團前往參觀,連台電員工都感到與有榮焉。

但在長期運轉後,因受井壁結垢阻塞等因素影響,地熱氣逐年減少,導致發電量持續下降。民國82年,每小時的平均發電量只剩下180千瓦左右,與早期相差10倍以上,根本已無效益可言,被迫在當年11月關廠。

民國92年,中油將清水地熱井及相關設備無償撥贈給宜蘭縣政府,縣府當時也取得林務局土地撥用同意權,有意規劃為風景特定區,但之後竊賊為了偷取電纜等值錢物品,竟將整座鐵門深鎖的廠房破壞殆盡,偷走精密的發電機組和電腦控制等設施。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於民國96年委託民間重新疏通當地一處封閉地熱井,當地熱井控制閥一打開,塵封近14年的地熱蒸汽上竄,遠在數公里外就看得到,相當壯觀,地表水的溫度也超過攝氏200度,也讓政府考慮是否重建地熱發電廠的需要。

經濟部能源局今年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地熱發電機組之後,經過8個多月努力,並將清水地熱區的廢棄地熱井重新整修後,成功研製國產首座雙循環地熱發電示範機組,裝置容量達50千瓦,1天可生產約1200度電力,目前正在試車中。

工業技術研究院說,目前這座示範機組產能雖然不高,但只要運轉順利,加上日後再增加更多的地熱水井來源,還是有可能將產能提高。

清水地熱發電廠曾風光一時,但之後礙於效益走入歷史;19年後,轉手由能源局於當地試車發電,雖然發電量不如過去,但又讓外界對地熱發電重新運轉有了新的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s1002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