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解決廢棄物過剩問題,與其填海造島,不如從源頭減量!」針對環保署將推動的填海造島計畫,受訪環境學者紛表疑慮。學者指出,無論有毒或無毒廢棄物,只要拿來填海造島,必會影響生態環境,與其如此,不如從源頭減量,改善工業製程排放、提昇全民消費觀念;至於環署提到將廢棄物無害化一事,學者盼先制定出相關規範與目標。
台灣每年約有380到700萬方的事業廢棄物,包含營建土方、焚化爐爐渣等是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對此,環保署提出「填海造島計畫」的構想,將廢棄物無害化,填埋成島,來改善廢棄物過剩的問題,並於13日在立院報告,不過此計畫卻遭朝野立委的駁斥,擔憂此計畫將會帶來海洋浩劫。
「填海造島必會改變既有的生態系統!」師大環教所教授汪靜明表示,無論有害或無害的廢棄物,拿來填海造島,必會影響棲息環境,與其如此,不如從源頭減量,呼籲產業從事清潔生產、節能減碳。
汪靜明指出,若真要執行此計畫,那一定要先政策環評,綜合評估填海造島將會造成環境多大的影響,又會產生多大的效益;並於執行後,啟動「環境生態安全評價」的長期追蹤,將填海造島對該地區人文社會、自然生態的影響多寡,與投入的成本、獲得的價值,兩相評估。
「若廢棄物真能做到無害化,那放哪都沒關係!」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說,廢棄物有許多來源,固體廢棄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傷害環境的物質,因此如何將廢棄物做到無害化,訂定明確的規範與目標,十分重要;不過,他認為,解決廢棄物問題還是要回歸到源頭減量,提昇工業製程的排放污染或公民的消費觀念等。
台大環境所所長駱尚廉則指出,廢棄物無害化要花費很多成本,其成本效益為何,應先做政策評估來討論;填海造島不可能不影響環境,因此慎重選址十分重要,日本雖有成功案例,甚至有將廢棄物與混凝土結合再製成建材、路基,不過花費都是十分高昂的。
圖片來源:Photo by Changhua Coast Conservation Action in flick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