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專題報導】
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業社會,短短不過數十年時間,由於分工化、都市化等等的結果,使得多數現代人知道食物卻不知道作物,知道作物卻不知道水文、土地與氣候,由自然所孕育的人們卻與自然脫節,似乎相當諷刺。 人們只重視餐桌上的食物是不是夠快速、夠誘人、夠可口?當這些條件都具足時,我們美夢成真、大快朵頤,但同時也要對這些非自然力量所得來的快速、誘人與可口付出代價。

正視大自然反噬

這個大自然反噬的力量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也體驗到付出的是多慘痛的代價,於是許多人開始正視問題,回到了土地上,有些人放棄高薪回鄉種植、養殖,找回跟土地對話溝通的方式,而這個媒介就是食物。 現代人或許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能夠全程參與從作物到食物的過程,但有越來越多有志之士,願意投注心血與專業在這塊領域裡,透過他們的篩選與把關,可以讓人們對作物到食物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為食物安全把關

市面上有越來越多與食物安全相關書籍,如:分享自家陽台栽種與烹調的《栽食:安心的美味》、《遇見有機農-幸福100%》、《牛奶,謊言與內幕》、《畜產專家也敢吃的好肉好蛋》、《識食》、《食在自然》等。也有越來越多的食物安全專屬銷售平台,如:台灣第一家由農、漁、畜牧生產者所建構的直營展售店式的「天和鮮物」,除了在通路平台上販售自家養殖的澎湖海鮮、海藻雞、海藻豬等,也販售來自台灣各地農民所產出無毒、有機的食物、商品。

安心食材成潮流

此外,標榜提供無毒有機的聖德科斯、主婦聯盟、棉花田、無毒的家等連鎖商店,或者像專門提供具有生產履歷的本地海鮮的「湧升水產」、專提供安全禽肉為主的「有心肉舖子」、提供台灣米商品的「掌聲榖粒」、提供好農產所加工成的食品的「好家網」等都在食品市場上冒出頭。 不只如此,還有越來越多標榜食材來源的餐廳,如永豐餘生技所開設的「齊民火鍋」、提供有機生菜沙拉吧的晶華Robin’s牛排館、標榜無人工添加物麵包的日光大道餐廳等。這已成為一股潮流,我們是大自然環境的一分子,更不該自絕於外。

為食材議題發聲

這股潮流激起民眾的重視,有專注於農業相關議題的媒體,如:《鄉間小路》雜誌,還有去年才成立的「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是一個關注農業、食物與環境議題的新聞為主的網站。除了有專職記者外,也希望公民記者以自發性力量發稿,讓該網站成為一個相關議題的交流園地。

過去曾任職於「誠品好讀」的蔣慧仙,與有志一同的朋友共同投注於上下游,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招募了三百位公民記者,目前每天有兩、三則新聞。

蔣慧仙表示,希望透過議題操作或獨家新聞,吸引讀者對議題的關注度,或是引起主流媒體重視與大幅報導,對農業環境產生改變的影響力。

 

上下游網址:http://www.newsmarket.com.tw/



全文網址: 善待土地 才能美「食」成真 - 安心食材健康吃 - 天然滋味 - udn消費流行 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3280#ixzz2C4y1uRKi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s9444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