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取自2012年11月05日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祁容玉
李東朝、葉淑蕙夫婦致力推動有機稻米栽培,還設立有機稻場作為教育、推廣園地。 記者胡蓬生/攝影 |
「哇,稻田裡有鴨子耶!」山水米6年前出資興建有機稻場,年底收割後的稻田裡,農民放出配種培育出的「合鴨」啄食田間掉落的穀粒和小蟲,有如清道夫為稻田作最後的巡禮,獨特的鴨稻共生耕法,開創出無毒有機的「鴨間稻」。
「走向有機,台灣農業才有未來!」葉淑蕙說,卅多年前丈夫李東朝辭去台電鐵飯碗,回故鄉苑裡經營碾米廠,看準政府推廣風氣,民國74年推出全台第一包6公斤裝小包裝米,站穩在市場的腳步。
後來葉淑蕙發現台灣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除草劑,吃進肚裡導致各種文明病,「吃得安全」已變成消費者的奢望,她不禁自問「身為糧商,我和丈夫能作些什麼?」,決心推動有機稻作,盼消費者吃到安全米。
山水米86年開始推動有機稻作,推動已15年,最早僅幾家農戶配合,現已有八十多人,比當年成長20倍,葉淑蕙認為苑裡地區農戶原本就不太喜愛大量噴灑農藥或化肥,改從事有機稻作,農戶接受度較高。
山水米的有機稻場,成為有機稻作推廣和教育園地,致力成為環境教育學習中心,希望更多人認識有機栽培,葉淑蕙認為經由推廣,促進大眾對有機消費的認識,才能帶動有機生產,讓更多人感受有機栽培的優點。
全文網址: 山水米有機15年 農民4人變85人 | 桃竹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476637.shtml#ixzz2BLnyvasN
Power By udn.com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