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垃圾堆填區的壓力愈來愈大,最近美國能源公司首次把以食物廚餘和棄用紙皮的產電技術應用於私營製造廠。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華裔教授張瑞紅所研發的厭氧消化系統,能克服時間和成本問題,或許這技術

能為香港的能源發展提供方向。
綜合:李詩彥

 

 

 

私營公司採用廚餘發電
負責產品包裝的美國河流包裝公司(American River packaging)利用生物厭氧消化技術(Anaerobic digestion),成為首家私營機構利用食品加工廠的廚餘垃圾和紙皮箱而發電,由美國潔淨世界夥伴公司(Clean World partners)提供技術。
美國河流包裝公司每日會製造半噸的不可回收材料,加上來自附近食品處理廠約7.5 噸的食物垃圾,厭氧消化技術每天能產生大約1,300 千瓦的再生能源,提供該公司近4成的電力需求,與此同時,每年減少約2,900 噸的垃圾扔入堆填區。另外,項目還創造了就業機會。
細菌在缺氧環境下,會分解可生物降解的垃圾材料,然後會產生沼氣、甲烷、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等。沼氣能直接當燃料使用,取代化石燃料,分解後的剩餘也可成為當作有價值的肥料。 其實,厭氧消化不是新的概念,但是因為在控制上十分困難,所以一直未能普及。
速度比以往快一半
技術研究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和農業工程學華裔教授張瑞紅,她早在1995 年前,已研究以廢水為主的厭氧發酵技術。後來,她發現加州廚餘問題嚴重,故着手食品加工廠的廢物研究。 「廢水處理比固體容易,而固體發酵時間較長,較慢,而且需要新技術。」她繼續表示,將來發電廠的規模擴大,那成本會降低,經濟效益會上升。
張瑞紅的厭氧消化技術比起一般的技術,明顯地效率高。以往的技術都是集中液體垃圾的處理,例如糞便或廢水。而新技術能同時轉化了兩類垃圾,包括廚餘、植物、甚至紙張和紙皮!
新的厭氧消化系統更克服了時間和成本的問題。裝嵌各種設備,建造時間大大減少,這台在美國河流包裝公司的設備,建造時間少於90 天,成本在200 萬至300 萬美金之間。而這套系統把垃圾轉為能源,所需時間亦是其他技術的一半,而且能生產更多的清潔能源氣體。
張瑞紅的學術研究在美國受到注目,她先後獲得美國能源部社區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加州能源委員會公共利益能源研究項目,以及加州資源循環和回收部的資助,鼓勵她繼續研究。 
相信,隨着這項目技術逐漸成熟,將會為能源界帶來巨大的改變,希望他日香港也能引入。

大學教授:開拓新思維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和農業工程學華裔教授張瑞紅(圖),以超過10年的時間研究開發厭氧消化技術,試圖將固體廢物轉成能源。 2006 年,她向外示範其技術,隨後得到潔淨世界夥伴公司的賞識,購買其技術。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監琳達卡地(Linda Katehi)表示,張瑞紅教授正幫助我們解決這個時代最迫切的能源問題。「她的工作,將帶領我們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邁步。」 
張瑞紅認為:「這類項目和技術,實際上開拓了一種將垃圾看作資源的新思維,它最終會帶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更清潔的環境,以及新的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酥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