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五月,台灣北部及東北角海岸所出現大量約五百公噸的馬尾藻,圖為當時馬尾藻肆虐,野柳地質公園派員處理清運。(記者俞肇福翻攝)

〔記者俞肇福/新北報導〕今年春季台灣北部及東北角海岸出現大量馬尾藻、刺河豚,馬尾藻更達五百公噸,處理起來讓相關單位傷透腦筋;有學者專家建議,除了新北市萬里野柳風景區、石門白沙灣及金山中角沙珠灣等顧及遊客安全動員清理,其餘就順應自然,不必過度干預及清除。

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暨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日前舉行「春季北海岸海灘特殊生態與必要作為」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及環保單位參與,參與學者有台灣大學漁業所教授陳章波、曾萬年、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廖運志及海洋大學藻類研究中心資源開發組組長張睿昇。

張睿昇提到出海打撈馬尾藻可經水煮冷藏保存,提供季節性料理食材,沖上岸的可以尋覓適合地點掩埋,轉換成有機堆肥,另由於其褐藻膠的品質佳,亦是褐藻膠工業的主要原料。

另 外,廖運志提到的刺河豚(俗名「刺規」),大多集中出現於春季三到五月間,主因是生活史中的幼魚有一段漂浮期,春季從大洋結束漂浮,往近岸遷移,屬於季節 性遷移,不具毒性,目前在澎湖地區已有餐廳做為美食料理;但是,他提醒,基於其硬棘刺恐刺傷沙灘遊客,安全考量下,建議除主要沙灘遊憩區清除外,其他地區 維持大自然自淨、清除功能。

北觀處處長陳美秀援引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意見,強調大海漂進來的馬尾藻、刺河豚,猶如大山裡樹木掉落的葉枝, 不需要全部清除,才能滋養肥沃大地;因此,北觀處研究明年將擇主要遊憩區定點清除,並結合環境教育與創意行銷,推動公益旅遊,讓今天被視為垃圾的馬尾藻、 刺規,說不定未來變成具觀光創意的伴手禮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DOPEIRU11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