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包容 能讓城市更美好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2012年11月29日 上午4:32

記者洪瑞琴/特稿

動物保護倡導結紮代替撲殺,尊重生命與人道,可是流浪犬造成環境衛生問題,甚至狗群追逐吠叫,潛藏安全隱憂,兩者之間如何平衡共存,需要公部門高度遠見與社會包容關懷。

TNR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由具TNR經驗志工,運用專業誘捕,再送至動物醫院絕育、剪耳標記後原地回置,歐美先進國家早已實施多年,有相當成效。

可是台灣民風不同,社區能否接受流浪犬成為這個社會「大家庭一員」,恐怕會有很多環境危害理由被提出來反對,不僅里民,地方里長、民代都會有不同聲音,因此TNR政策計畫,許多縣市不敢輕易推行,市府團隊願意先行,算是有「guts」來面對未來反彈聲浪。

南市營造「友善城市」,環境與人關係密不可分,談愛護老樹、老屋,都是人們身處於生活中,對空間生命的尊重,更何況是「會蹦會跳」的流浪犬貓問題。

造成流浪動物最大問題來自於飼主任意棄養,將愛心媽媽餵養視為流浪動物麻煩製造者,是本末倒置;有殘暴行凶、疾病傳染之虞的流浪動物另做妥適安置,給更多流浪犬有活命機會,「慈悲、關懷與包容」將會讓城市更友善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s9855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