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六年多來,我活的相當『自然』,沒有任何拘束像是一陣風,來去自如,完全順心發展,更多人覺得我不是風而是瘋,這過程有著相當多情緒與感受,眼淚與歡笑交織著,最終導向一條我屬意的人生道路。
【圖、文/上下游新聞市集;作者/宇帆】
印象中,傳統農業就像加法,許多的化學肥料、農藥,甚至是生長激素,以及一些我這輩子也搞不大懂的化學添加劑,讓我不禁讚歎生物科技的偉大,比如說,因為全球暖化氣候異常溫差變大的影響下,造成鳳梨很容易提早開花結果,於是,便出現一種玩意抑制鳳梨生小孩,叫做『調節劑』。親自踏進產業後,才漸漸發現各行各業其實都有其黑暗面,尤其大規模種植,更是環境的一把利刃 ,所有的地上物都成了單一作物。
不怪那些農民,大家都只是混口飯吃,比起許多不肖工業,農民對於環境的影響已算輕微,我們更該檢討的是這個產業結構究竟怎麼了,得逼的農民出此下策,供需法則的道理大家都懂得,什麼樣的消費者產生甚麼樣的農民,到底哪個是因,何者是果,或許也沒有絕對的因果,大家全瞎攪和成了一塊,全民共業,媒體也得付點責任,逃不了。
儘管現況如此,青年返鄉當然還是得有些自己的想法,總要有個夢想不能同流於大環境,路雖難行,也得走過才知其中風景。就像爬山,鑽了一兩天樹林,走了一條人跡罕見的小徑,白天悶熱,夜裡發寒,蚊蟲騷擾,大雨來襲,嘴裡也不時說出撤退回家的玩笑話,腳下的步伐卻是挺踏實的往前走著,而經歷過那些崎嶇,隨後登高後的壯麗景觀令人難忘著迷,其過程更是回味再三,鹹進眼裡的汗水頓時甜進心底。我的有機鳳梨夢與爬山,有著類似的道理,堅持往對的方向走,必定能見到那最後絕美的景色,況且,我又是如此年輕,未來是我的。
然而,初入有機農業,我卻矛盾了。
以為,有機農業就是屏除了傳統農業那些太多的加法,用減法的方式慢慢讓土地與作物還有人回到一個自然的狀態,但是琳琅滿目的有機肥聊、有機資材、益菌……甚至還有奈米等級稱號出現,面對如此多的產品,我不禁思索起它們的作用與背後生產故事,或者,它們只是隨著有機產業正夯所衍深出來的『商品』。無從得知其來源,也時有所聞長期使用有機肥料,土地會有重金屬殘留的問題。假若,我又陷入了這些產品的迷思,是否又回到了傳統加法農業,而遠離我的減法初衷。
曾經在國外看到消費者對於有機農產品的觀念,首先是對環境友善,再來才是吃的健康,消費者似乎更在意背後的故事與意義性大於農產品本身一些。這小小衝擊到我這個菜鳥農夫,台灣的消費者大多只在意吃的安心,而沒有在意到對於環境的貢獻,附加價值才是有機農產品的意義所在,我們要保留一個好的環境給未來,況且,說真的,有機農產品並沒有比較營養。若沒接收到國外的衝擊,我對於環境的敏感度也不會如此提高。
於是,一開始便捨棄了工廠生產的有機肥料,相信生產只會帶來更多資源浪費,更多碳排放,轉而使用友人生產健康雞蛋的雞糞,儘管品質上比一般雞糞好上一些,但雞隻不可能食用純天然的飼料,長久下來也是會有重金屬問題,也因如此,只在三分地撒了十來包意思意思一下,畢竟不打基肥,心裡上有些怕怕的,但最近接觸了有如魔法般的自然農法,『無農藥』、『無化肥』、『連作』、『自家採種』,或許未來會朝那方向前進,目前自然農法對我來說夢幻了一些。
液肥部份,根據農改場配方,用了米糠、豆餅、礦磷粉、發酵菌、紅糖….製作高氮液肥,但被國外觀念洗腦後,發現豆餅來自美國,礦磷粉來自中東,完全不符合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排放的理念,所以現在採用鄉野高人指點,自製鳳梨酵素來噴灑,以鳳梨養鳳梨,效果如何,未知。
我的人生,似乎與種鳳梨有些雷同,沒有太多添加物,順著心去自然發展。
從小到大,父母沒有給我太多加法,只要課業稍微交代過去,別胡作非為,其餘一概不管,十八歲成年後更是將我放生,於是我被成大退學,重考到了台藝又沒念完,在台北鬼混了一年多,爬山摔了二十米差點丟掉小命,之後一個人流浪,從台灣到了澳洲、泰國,最後再回到自己的土地。當然,這過程我對自己負責,沒跟他們拿過一毛錢,好讓他們也安心放手。
不得不說,這六年多來,我活的相當『自然』,沒有任何拘束像是一陣風,來去自如,完全順心發展,更多人覺得我不是風而是瘋,這過程有著相當多情緒與感受,眼淚與歡笑交織著,最終導向一條我屬意的人生道路。
土地,鳳梨與人生應該有著一樣的道理。
俗話說的好,『自然就是美』,對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