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已在國內外打出名號的花蓮縣「無毒農業」,花蓮縣議員龔文俊昨天痛斥未受縣府重視,讓三百六十八個無毒農業戶不知何去何從;縣長傅萁則表示,希望農民或農會能有具體內容和建議,只要有助於無毒農業的農民,縣府一定會審慎討論。
縣議員龔文俊昨天質詢指出,「無毒農業」經過縣府、農會和農民通力合作下,已在國內外打出名號,外銷至加拿大、日本、香港、澳門和中國等地,也變成代表花蓮縣農業的品牌,但二年來卻未受縣府重視,中央也因此停止補助相關經費,他是農會總幹事出身,深入研究發現,問題就出在農業處無能。
他說,目前有三個農會、三百六十八個無毒農業戶仍堅持無毒農業路線,但縣府不重視,未來他們要何去何從?九十七年中央補助縣府五千五百萬元經費推動無毒農業,但九十八年後就停止補助,包括花蓮市、壽豐、光復三個無毒農業物流中心,及三百多個無毒農業戶只能自求多福,縣府的漠視讓這個品牌岌岌可危。
傅萁表示,從來沒說過不重視無毒農業,但希望能夠得到農民或農會的具體建議,只要有助無毒農業發展,縣府必定審慎討論因應。
農業處長張智超說,有機農業推廣以來,花蓮栽培面積高達六百三十九.九公頃,無毒農戶輔導取得有機認證計二百三十五戶,農業收入問題主因是通路,縣府的政策是推動「保價收購」農業契作,改變產銷結構,希望有助農產品提升及農民收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