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保育標章幫動物打造舒適家園
經歷豐收的一期稻後,十月的官田鄉舉目所及是一片片漂浮在水上的菱葉,綠色的葉片上可見美麗水雉休閒走跳,別看這些水雉現在怡然自得,兩年前有85隻水雉,誤食農人摻在稻穀裡的農藥中毒死亡。為保護珍稀水雉,林務局去年和慈心基金會推出「綠色保育標章」,輔導農人以不使用農藥化肥的耕作方式,營造友善水雉的棲息地,目前已有11位菱角農友響應。
目前正是菱角盛產季節,農友們面臨「菱滿為患」,林務局及慈心基金會請大家多支持「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田,讓您的消費成為保護生態的力量!
水雉是農人的好朋友
台灣在百年前就有水雉生活的蹤跡,從北到南、從西到東都有分布,其中又以嘉南地區的平原濕地分布最多。一雙長長的腳趾,讓水雉能夠在葉子上行走自如,高超技巧讓他們獲得「葉行者」的稱號。水雉美麗的黑色尾羽在飛翔時宛如「凌波仙子」,台南縣更將水雉封為縣鳥。
不僅外型討人喜歡,水雉也是農人的好幫手,他們最喜歡站在菱葉上搜索獵物,但可不是在偷吃菱角,而是捕食水面上的螺類、蝌蚪和青蛙等,其中不少是阻礙菱角生長的害蟲,因此深受農人歡迎,尤其是在稻菱輪作的官田鄉,經常可以看到水雉與人和諧共生的景像。
然而和許多野生動物一樣,人為汙染、埤塘開發、濕地轉為工業用地,讓水雉找不到棲身之所,20多年前,全台灣水雉總數量甚至一度不滿50隻,1989年被農委會指定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
在官田鄉水菱有機農場推廣友善耕作的楊從貴,觀察水雉生態已二十多年,當時官田有個葫蘆埤,是康熙時代為了蓄水所填築的人工埤塘,楊從貴說這塊埤塘是水雉鳥的天堂,曾經是水雉最大的度冬區,然而幾年前,縣政府為了打造「葫蘆埤自然生態公園」,在埤塘周遭興建碼頭、蓋起涼亭和吊橋,加上每30分鐘定時向水雉「打招呼」的高鐵,「人越來越多,聲音又那麼吵,水雉都躲光光了。」楊從貴感概地說。
除了棲息地消失,水雉減少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農藥的使用。2010年發生水雉大規模死亡現象,經過追查,發現是農人為了節省成本,將農藥拌入稻穀,以「直播稻穀」取代插秧,85隻無辜水雉誤食死亡。然而除了直接致死,農藥長期殘留在田地,改變整個生態環境,找不到食物而滅絕的水雉恐怕遠遠超過85隻。
(左)曾是水雉最大過冬區的葫蘆埤,因人工開發,已不見水雉蹤影(攝影/林慧貞)(右)水雉會吃田裡的福壽螺_長期以來和農人保持和諧關係(攝影/林青峰)
從生態觀點出發的綠保標章
為了回復水雉棲地,去年林務局和慈心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在水菱有機農場和七戶農友合作,以不施農藥和化肥的方式種植菱角和水稻,第一年只有3.37公頃,但第二年馬上增加11位農友,種植面積達到9.11公頃。
雖然面積不大,但農友們驚喜發現,以往少見的金線蛙、台北赤蛙、鉛色水蛇都回來了,更多看不見的小生物也發現這裡有舒適的家園,有了不虞匱乏的食物,水雉自然而然定居下來。連續兩年參與計畫的農友王耀文,田裡最多曾出現三十隻水雉,雖然不施農藥讓菱角產量比以往少了一半,但他開心地說,看到水雉越來越多就是最好的回報。
推動這個計劃的林務局技正林華慶表示,根據以往經驗,劃設保護區,完全禁止人為開發,反而無助復育,關鍵之處在於這些動物早就和人類達成平衡的相處模式,一旦抽離人為活動,生態也會跟著失衡。
生態農業與有機認證農業的差別
強調各種生物和平共存,正是綠色保育標章和現行有機認證最大的不同,前者又可稱為生態農業。雲林縣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是國內發展生態農業的先驅,早在十年前就推動保護諸羅樹蛙的綠標竹筍計畫,將友善諸羅樹蛙種植的竹筍貼上綠色生態標籤。
陳清圳表示,有機認證主要以人的健康為出發點,雖然同樣不灑農藥,但有機認證的土地未必能與當地生物共存,「我也可以為了符合有機,把竹林砍光光,但樹蛙就活不下去了。」陳清圳認為,人類只是生態系的其中一份子,要讓人和生物同時可以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不管是自己推行的綠竹筍或林務局的綠保標章,都是以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為核心。
既然是以營造生物棲地為主的農業,扎實的生態調查就顯得格外重要。陳清圳花了三年時間才建立起諸羅樹蛙的資料庫,寫出厚達200頁的調查報告。他認為林務局在推動綠保標章時,應該要有詳細的環境調查,例如幾公分的水位最適合水雉的生長、葉子要多密才是水雉最喜歡的距離,「林務局本身是保育單位,應該主動調查這些瀕危生物的處境,才能營造出適合他們的棲地。」
讓人與生物共存,比設定完全不開發的保護區,更能達到保育效果。
菱滿為患,要請消費者多加支持
雖然對於生態調查的想法略有差異,但不管是陳清圳或林務局,還是幫忙銷售菱角的慈心基金會,共同的煩惱都是產銷問題,這也是他們積極推動標章的主要原因。
楊從貴指著放置菱角的冷藏庫苦笑說:「我們現在菱滿為患了。」今年有機菱角種植面積是去年三倍,除了每天搬菱角搬到腰酸背痛,最讓他煩惱的是怎麼把這些菱角賣掉。
「最重要的不是林務局,也不是農民,而是消費者。」林華慶認為,消費者如果願意多花點錢,選購友善土地的產品,自然會吸引更多農民投入有機生產,綠色保育標章就是希望建立消費者的信心。
然而現在消費者對綠保標章較不熟悉,影響購買意願,陳清圳覺得政府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認證機制,讓綠保標章能進入市場。他以綠標竹筍為例,只要在農地發現三種青蛙以及龍蝨、蜻蜓的幼蟲就能稱為綠標竹筍,「以生態指標為前提,是綠色標章的核心理念,將這樣的檢驗制度建立起來,才能說服更多消費者。」
在人與環境衝突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生態農業是推動保育的重要出路,政府除了要有完整的生態資料庫、呼籲消費者選購,更急迫的是建立完善的審核標準和產銷制度,讓綠保標章能在市場機制下長久發展。
(上)楊從貴(圖右)表示,歉收也要煩惱,盛產也要煩惱,希望有更多人能購買綠標菱角,幫助菱農保護水雉棲地(下)為了美麗的水雉,農人們還是繼續努力(臺南市水雉生態園區提供)
綠保標章菱角購買資訊:
(1)友善大地有機聯盟
http://shui-ling.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
電話:06-5795775,傳真:06-5795583,手機:0956-875678,E-Mail:earth.friend@msa.hinet.net
農場地址:720台南市官田區隆本里中山路二段400巷10-1號
(2)或可至全省里仁商店詢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