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稿 - 2012-04-02

【2012年4月2日臺北】 攸關全球七成鮪魚存亡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年會於上周落幕。會中永續方案受到部分會員杯葛胎死腹中,而代表臺灣出席的漁業署態度仍屬被動、有許多改善空間 [註1]。

 

重達220公斤的FAD人工集魚器是造成海洋資源枯竭的頭號元凶

 

2日上午綠色和平前往漁業署主管機關農委會,將去年9-12月間在太平洋發現的違法人工集魚器[註2]擺放在農委會大門前,傳達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貌似飛彈的人工集魚器橫臥農委會大門前,旁邊的漁網上擺有魚骨頭,象徵此破壞性漁法在將海洋生物大小通吃、一網打盡的駭人情形。在裝置旁有綠色和平成員舉 布條,上面畫著一隻魚骨頭,寫著「農委會,請勿袖手旁觀」以呼籲政府正視資源枯竭危機,並且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作為漁業署的管理機關,農委會應制訂更宏觀、前瞻的永續漁業法案。臺灣政府雖宣稱致力發展永續漁業,行政院也於 2005年頒布海洋事務政策發展規劃方案[註3],要求農委會推動永續海洋漁業,但至今卻未有政策上的積極作為。此次臺灣在WCPFC會議表現卻仍然被 動。今後,遠洋漁業勢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嚴峻考驗,若農委會無法制定永續漁業政策,無疑是親手葬送年產值430億元的遠洋產業及33萬漁民生計。」

 

除了傳遞訊息外,綠色和平成員並遞交政策建議與邀請函給農委會官員,邀請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與其他相關人士登上目前停靠在基隆的船艦希望號,盡速與綠 色和平共商永續漁業政策。綠色和平同時遞交希望號去年在太平洋公海發現八具違法裝置的破壞性人工集魚器,顯示現有保育方案仍有漏洞,集魚器需要全面禁用, 同時關閉部分公海區域,成立海洋保育區。

 

農委會主委秘書接受政策建議與邀請函

 

本次WCPFC會議中決定,重新開放已於2008關閉的部分袋狀公海、破壞性漁法人工集魚器未獲全面禁用、同時瀕危鮪魚捕撈量未減少。對此結果,顏 寧感到相當遺憾,並批評保育措施嚴重退步,資源崩潰危機恐一觸即發。她表示:「部分與會會員以短期經濟利益為考量,等於為此區的漁業資源敲響了喪鐘。而身 為該區漁船數量最多的會員,臺灣應積極思考並引導大會支持永續方案,而非被動等待大會決定。」

 

目前在臺灣進行「疼惜海洋‧希望臺灣」之旅的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去年在太平洋發現袋狀公海的不法行為仍猖獗[註2]。此次會議未能將袋狀公海全面設立成海洋保育區,除了無法規範非法漁業外[註4],更可能使漁業行為集中轉往尚未關閉的公海,加速資源枯竭。

中西太平洋提供全球60%鮪魚來源,而臺灣在此區域擁有1600多艘漁船,為該區船隻數量最多、捕撈實力驚人的漁撈強權。臺灣遠洋漁業發達,遠洋漁 業產值(約430億新臺幣)有九成來自鮪魚。目前中西太平洋四種主要鮪魚中,有三種已被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5]。若臺灣未能積極思考永續發展策略,該區鮪類資源崩潰,不只嚴重影響遠洋漁業,更將連帶影響沿近海漁業,破壞33萬漁民生計。       

 

十多家媒體來至農委會現場採訪
 

 

[註1] 代表臺灣出席的漁業署,在此次會議中對永續方案維持過去三年既有措施,包括部分公海關閉、以及禁用人工集魚器三個月

[註2] 希望號守護太平洋之旅報告

[註3]

1.農委會(漁業署)必須在期限內(2008/12)通過對漁業法之修正提出修法草案,除應將以生態系統為基礎之理念納入漁業法外,亦必須在該法中增訂相關條款,鼓勵研究與建立海洋棲地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之法政制度及維護與管理措施。

2.農委會(漁業署)必須在期限內(2008/12)對漁業法之修正提出修法草案,使該法符合調整沿近海漁業結構、推動保育管理型近海漁業、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及成為負責任漁業國家之政策要求。

[註4]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報告

非法漁獲估計每年掠奪價值約17億美金漁獲 Pacific Forum Islands Fisheries Agency  (email 15 July 2010)

[註5] 中西太平洋主要四種鮪魚中除正鰹外,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皆已被列入紅皮書  www.iucn.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lucky2004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