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沿著海岸山脈河階高低起伏的地形,先民在富里鄉豐南村開闢出一畦畦水田,形成小面積而多層次的梯田景觀、引鱉溪溪水灌溉,呈現人類和自然互動演化的關係,花蓮縣文化局將在社區舉辦至少四場的說明會,希望今年底能爭取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入「文化景觀」。

海岸山脈特殊景觀

富里鄉豐南村位於台二十三線富東公路(花蓮富里—台東東河)的必經入口,發源自海岸山脈的「鱉溪」滋養了這座小村,鱉溪早年以鱉族群數量多而聞名,因為海岸山脈地形抬升、加上溪流的下切作用,在溪流兩邊形成幾個台地,鱉溪從海岸山脈匯合數條支流,切穿海岸山脈流入花東縱谷,在富里匯入秀姑巒溪主流。

引鱉溪水灌溉

美麗的豐南村梯田位於富東公路上,進入豐南村後先經過「小天祥」,就可見特殊的梯田景觀,早在清代就有先民來此開墾,沿著陡峭的山壁,依地形高差築水圳,把鱉溪溪水引入,古老的水利技巧至今仍在使用,目前還有好幾戶農民栽種有機農業,也是富里鄉農會「銀川米」產銷班契作戶。

雖然不少當年石砌水圳變成水泥溝,仍有少數的水圳保持古早樣貌,例如「石厝溝」(見左圖,記者花孟璟攝)就是古早味水圳典型代表,深具文化資產的價值。東華大學教授李光中進行豐南村水圳與梯田文化調查,為「文化景觀」的登錄進行先期作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ECO 的頭像
    PUECO

    PUECO的可持續發展概論部落格

    tn007115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